行业动态
权益市场低迷,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ETF)独领风骚,保险、证金、券商各路资金争相涌入,ETF规模和份额双双暴涨。A股纳入MSCI、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公募布局指数工具化产品的积极性。
ETF份额规模逆市大增
今年股市行情低迷,权益产品销售遇冷,ETF规模却逆市暴增。截至11月9日,非货币ETF规模达到3429.8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47.95%,不仅占到指数基金的半壁江山,而且突破了规模长期在2000亿元附近徘徊的格局;ETF基金份额更是较去年底增长近1.4倍,达到2240.11亿份。
不仅新发ETF吸金能力突出,随着市场波动加大,跟踪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的基金均出现了明显的净申购。其中,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从年初的2.88亿份跃升至215.64亿份,增长74倍;易方达创业板ETF年内也吸引了近150亿元资金流入,基金规模突破200亿;此外,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也受到资金青睐,年内份额增加近60亿份,累计流入资金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个月来,A股市场仍在大幅波动,资金借道ETF入场的步伐仍在加速。其中,股票型ETF净申购总额接近500亿元,而且申购资金多集中在几家ETF规模较大的公司上,如华夏、华泰柏瑞、南方、易方达和华安基金等,仅这五家基金公司合计涌入的资金就超过400亿元。
从资金来源看,除证金、汇金、社保等机构外,保险、券商、信托以及境外投资机构也开始大量申购ETF。此外,个人投资者对ETF的认同度也在提升,部分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增幅要高于机构。
公募大力布局指数化产品
今年以来,A股纳入MSCI、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一系列举措促使基金公司逐渐加大在ETF等工具型产品方面的布局。多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非常看好ETF等产品的发展前景,公司将加大在此类产品上的布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年内新成立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有97只(不同份额分开算),已超过去年全年的87只,2016年的数据为54只;其中ETF有70只。从新产品申报情况来看,截至11月2日,基金公司年内共申报94只指数基金,其中30多只仍处于审核待批阶段,其它均已经获批或完成发行。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ETF爆发呈现出新的特点。上一轮指数基金大爆发出现在2015年,当时的主力是分级基金。今年除了MSCI相关的指数基金备受公募青睐,申报的债券类及沪港深ETF产品也非常多。此外,除了宽基和行业指数基金,一些细分领域的指数型产品也不断涌现,如近期正在发行的南华中证杭州湾区ETF,是国内首只湾区主题ETF;10月份还成立了首只公募地方政府债ETF——海富通地方债ETF。
在年内发行成立的ETF基金中,出现了多只“现象级”产品,如3只央企结构调整ETF,合计募集规模超过480亿元,其中募集规模最大的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达到252.22亿元;海富通地方政府债ETF的首发规模超过60亿元。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多家公募发行了超过3只以上的被动型指数产品,平安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创新合信基金等公司年内发行的指数基金均超过3只。
记者注意到,部分中小型公募纷纷将指数型产品作为发力重点。平安基金年内共发行了4只ETF,合计发行规模37亿元,公司ETF及联接基金合计规模比去年增长了40%。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部总监成钧表示,从产品类型来看,目前主要还是宽基指数居多,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细分领域的ETF或更契合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公司已经上报了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希望未来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