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今天资本市场的最重磅消息,当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就在今天(3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亮出多个重磅信息!多项改革举措再进一步,包括审议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三大自贸区的改革开放方案、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等内容,体现了改革的急迫性和关键性。
特别是通过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让市场普遍预期关系金融行业资管业务的新规则即将落地。
敲黑板划重点,我们来看看这一重磅会议上都释放了哪些关键信息:
1、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完善金融审判体系,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
3、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多边机制和平台为重点,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工具,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
4、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
5、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
6、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强化股东资质、股权结构、投资资金、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加强实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
7、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8、统筹安排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和各领域改革,既要通过机构改革推进各领域改革,又要在深化各领域改革中优化机构职责配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一批改革任务和分工的调整,要把同机构改革相关联的改革事项理清楚,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责任明确、协同推进。
“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后的首次会议
今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以来召开的首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前身。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回顾过往,十八届中央先后召开38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365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357个重点改革任务,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绝大多数已经完成,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继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目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改革涉及面广密度大
从研究问题到制定方案、从谋划设计到协调推动,此次会议涉及的改革面很广,不仅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还就市场关注的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有所涉及。
会议强调,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目的是完善金融审判体系,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要围绕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金融审判体系。
并指出,要把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所贡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多边机制和平台为重点,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工具,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要认真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国际先进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防控风险为底线,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会议指出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
在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方面,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强化股东资质、股权结构、投资资金、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加强实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
会议还提到,要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转变和优化职责是关键。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切实解决多头分散、条块分割、下改上不改、上推下不动的问题,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要在宏观管理、市场监管、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综合执法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重点攻坚、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对表、积极作为,结合机构改革,加快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
市场早已着手应对资管新规落地,过渡期或延长
对金融圈的从业者来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中,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审议通过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就意味着,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在经历了过去数月的征求意见阶段后,将于近期正式落地。按照每逢大招“周五见”的政策发布习惯,不排除本周五正式发布的可能性。
更为有趣的是,市场似乎也嗅到了资管新规将要落地的“气息”,尽管近日各家银行发布的2017年业绩都表现不俗,但本周以来银行股仍出现大幅下跌。
券商中国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了解到,此前监管部门收到了来自市场超2000多条的关于资管新规的修改意见,综合各方观点和意见后,资管新规中设定的新老划断“过渡期”可能会延长。
此前征求意见稿设置的过渡期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内,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不符合本意见规定的资管产品的净认购规模,即发行新产品应符合资管新规;过渡期后,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按照资管新规进行全面规范。
除了过渡期外,市场对征求意见稿异议最大的两点还包括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以及非标期限不得错配,这也是过去资管行业大发展中最大的两块“奶酪”。不过,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与这两方面相关的规定不会有太大变动。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两会”期间曾表示,关于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在2017年11月份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我们也收集了很多的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且也合理的进行吸收。在考虑这个规则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怎么化解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所隐藏的风险,以及对这个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会在这之间寻找一个很好的平衡。
多位资管从业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透露,从征求意见稿公布到正式版本落地,中间也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市场已经充分消化了资管新规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自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各家机构就开始着手行动,按照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调整自身资管业务。
“自去年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后,我们就基本不再新做非标业务了,理财业务都参照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来做。我们的看法是,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通常比正式文件严苛,所以比照着更严格的标准来操作,总归更安全。”西南地区一国有大行高管称。
工行行长谷澍在27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作为同业中资管规模最大的机构,资管新规出台后,工行不会受到大的冲击,工行现在已经在几个方面做好了准备:
第一在产品方面,也就是资金来源端,工行已经在打造净值型的产品体系,并逐步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实现产品的净值化。
第二在投资端,工行在不断地做好非标转标的研究,像资管新规所要求的资产投资标准化,工行在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标准化投资产品。
第三在风险控制方面,工行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不断地简化产品体系,减少嵌套,增强产品的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