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经济参考报头版刊文称,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需求,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对于国企特别是央企而言,应当担负起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概念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具有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参与甚至主导行业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其次,在全球行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在技术领域,能够不断地通过原始创新和长期技术积累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在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除此之外,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在战略上及时发现潜在增长点,提前布局;在管理上,持续改进制度、流程和文化,提高效率。
第三,应当具有高度责任感。世界一流企业,除了追求利润增长,还应当担负起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它要对一切利益相关者肩负起应尽职责,要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它应当遵循最高的法律和道德标准,诚实守信、合规经营,不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践踏这些原则。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大企业不仅规模达到了世界级,在技术、管理、国际化等方面也在努力走向世界前列,具备了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十九大报告提出这一要求,恰逢其时。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最终还是要落到企业身上,这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首先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世界一流企业,不能单靠政策和资金支持,只有经过激烈的全球竞争才能脱颖而出。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并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关键在于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主要靠自身努力,在价值导向、企业能力、产品服务、透明开放、管理机制、综合绩效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其次,政府要在职责范围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明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让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分工、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在一些投入较大、见效较慢的基础科学及基础技术领域,政府还应当通过长期重点支持,帮助企业积累技术和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防止产业链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
第三,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庞大的中央企业而言,应当担负起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历史使命。国有企业要积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明确在国际化经营中主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坚定不移聚焦主业、突出主业开展并购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大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